服務的意義

出發前,善衡師生及職員在書院徵集舊書及電子用品,捐贈予烏干達的孩子。

試想一下,一群志同道合的義工遠赴他方,渴望改變世界。這正是2023年6月8日至21日期間,十二位善衡同學及善衡書院院長莫仲棠教授的故事——他們前往非洲烏干達,參與了當地的社會服務。

途上,他們探訪了Watoto Suubi 兒童村及社區婦女發展計劃培訓中心,親嚐村內媽媽預備的在地傳統午餐。村內的孩子純真可愛,善衡師生與他們聊天、玩遊戲,拉近關係。孩子年紀雖小卻流露單純的喜悅,面對困難,但仍然展現十足的柔韌力,很是了不起。團隊也深入了解烏干達貧困者的生活實況,其中貧民窟的婦女娓娓道來自身經歷,其勇氣及毅力叫人折服。

除了探訪,善衡師生走進貧民區的學校義教,並參與挖掘水井的工作。他們貢獻所長,希望社會服務的影響力能夠長久深遠,持續下去。

主修全球研究的五年級生鄭心妍同學分享︰「走進貧民窟,與當地人交流,更多的是各種難以言喻的片刻:在這個欠奉城市規劃的地方,她向我訴說其理想城市的藍圖;在這個貪污腐敗嚴重的地方,她堅定地向着律師的道路進發 ⋯⋯烏干達人每每能在我們認為絕望的生活尋找快樂的模樣。」

三年級的醫科生趙慧鈴同學表示︰「了解 Watoto 林林總總的計劃及其在社區發揮的廣大影響力,真是非常有趣。它為社區的每一個人提供了適當的援助,從嬰兒到 Watoto 的畢業生都受惠。他們相信教育那些不幸的人,而不是施捨,這解決方案更持久,可以帶來長期的改變。能夠近距離觀察一個組織能做到什麼,真是令人印象深刻,同時令人感到欣慰的是,原來有人致力改變世界。我特別受其中一個計劃觸動,參與者是經歷了戰爭、外貌受損的婦女,他們的分享內容真誠且充滿情感。受損的外貌導致她們的身體和情感承受了痛苦,社會也一度排斥她們,並認為她們是醜陋的。Watoto舉辦的計劃幫助了這些婦女,資助她們接受面部重建手術。她們因此重獲尊嚴,能夠回到自己的社區。」

這趟旅程既是社會服務,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,讓參加者與不同文化及背景的人連結起來。沿途的點滴,每一張臉孔,每一段故事,成為了善衡師生反思生命的契機。

延申閱讀︰

這是Watoto Suubi兒童村牧師Joel(右二)兒時的家,現在這裡為其他孩子提供庇護。

勇敢強大的烏干達婦女。

孩子熱情歡迎善衡師生。

善衡學生擔任導師,帶領遊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