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山與人心
書院安娜普納基地營探索之行

善衡探索小隊遠赴尼泊爾高山,安娜普納基地營高達4,130米。

2024年冬,一支由善衡探索小隊遠赴尼泊爾高山,展開為期十二天的安娜普納基地營(Annapurna Base Camp)徒步之旅。旅程共有十三位善衡成員參與,包括十位同學、兩位校友及一位書院職員,由華人盤石領導協會理事長、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、冒險教育家謝智謀教授於行前為參加者提供訓練與指導,並於旅途中擔任響導與反思引導,讓整段行程不僅充滿挑戰,更蘊含深刻的人文意義。

旅程於2024年12月21日從香港出發,抵達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。翌日搭乘內陸航班飛往Pokhara,再經車程抵達徒步起點 Siwai,正式展開挑戰。從海拔822米的山腳走至位於4,130米的安娜普納基地營,沿途穿越村落、森林、冰川與雪線。

隊伍每日於清晨出發,行走數小時後抵達當日營地,夜晚在山屋休息。經過 Chhomrong、Doven、Deurali 等站,最終於12月25日平安登頂,抵達群峰環抱的營地。

高山之行是身體的試煉,也是心靈的洗禮。有參加者在日出時分凝望雪峰,思索人生方向;也有參加者體會到「因為山在那裡」的純粹信念,明白生活不必為每個選擇找理由,熱愛與堅持便已足夠。

旅程中最為人動容的,是那些默默無聲的身影——挑夫與嚮導。他們每日清晨便揹起過重的行李,先行出發,在隊伍尚在休息時已將行李搬運至住宿點。雖然鮮少交流,但正是他們的支持,才有整個旅程的基礎。

在最後一晚,參加者終於有機會跟挑夫正式會面,記下他們的名字,說出感謝的話語。那一刻,挑夫不再只是「某人的挑夫」,而是有名有姓、有家庭、有夢想的個體。這段相遇更引發參加者反思當地旅遊業的結構問題︰許多挑夫從事艱辛工作,只為了下一代能夠脫貧,這是何等沉重及堅定的愛。

山上的生活遠離城市,讓參加者找回生活的本質。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每日準時起床、用餐與行走,身心回歸規律。每一餐,所有人圍坐一桌,專心吃飯,聆聽彼此,沒有手機,沒有外界干擾,只有當下的連結。旅程尾聲,參加者更與當地人共舞,聆聽音樂,分享喜悅,語言不通卻情感相連。

除徒步行程外,參加者也於12月29日參訪當地的學校,了解教育狀況,進一步將旅程與社會關懷連結。

隊伍於2025年西曆新年首日安全返港,隨即在1月17日於書院「心泉」舉行活動後的反思分享會。參加者挑選各自心儀的照片,寫下給夥伴的話語,也說出照片背後的溫暖故事。

旅程會有完結的一天,但當中獲得的沉澱卻能支撐未來。也許山中的答案還沒完全浮現,可是同行的力量、自然的啟發與反思的種子,早已悄然在心中紮根。

旅程共有十三位善衡成員參與,包括學生、校友及職員。

參加者建立深厚的友誼。

沿途穿越村落、森林、冰川與雪線。

行程充滿挑戰,試煉參加者的膽識及毅力。

遠離城市,找回生活的本質。

和尼泊爾的小孩分享零食。

參訪當地的學校,了解當地的教育狀況。

在書院「心泉」舉行活動後的反思分享會。

善衡書院院長莫仲棠教授(左)出席分享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