院長家書
寄語我們的家︰
「給自己的信」

今年九月初,我參與善衡新生迎新營,期間與一位學生合唱鍾舒漫的〈給自己的信〉。歌詞講述「我」收到十年前寫給自己的信,昔日的「我」如此年輕,對未來抱持希望。十年轉眼逝去,儘管一些希望未能如願達成,詞人仍鼓勵我們把握青春,勇敢追夢。誠然我不算年輕,但剛履新書院院長一職,我對善衡這個家充滿盼望。不妨在此記錄刻下寄望,他朝院長任期屆滿,回看收穫。
首個寄望是這個家可以「和平」。我們的家是社會縮影,學生文化種族多元,要學習與人和平共處,書院可說理想之地。我們身處一個特別的歷史時代,世界衝突不斷,和平顯得格外珍貴。第二個寄望在於善衡同學學會「專業」,亦即用心提升自己的才能及道德水平(如做一個誠實的人),達成學系要求或指派任務。唯有敬業樂業,忠於我們獨特的職責,方可為社會帶來實在正面的改變。可悲的是,現今許多人才基於個人利益,犧牲了應有的專業精神。第三個寄望在於「玩心」。我們腦袋和身體的建構,是為了投入愉快的活動(如運動、音樂、藝術、電影等等),在一段辛勤工作以後尤其有放鬆之必要。多一些體驗,我們甚至可以發現一直察覺不到的天賦。第四個寄望是同學「行善」。「慈善」二字不僅限慷慨解囊,亦指「主動付出,謀求人類福祉」。我盼望善衡同學能夠體察書院、大學或社會的需要,主動回應。只有勇敢嘗試,為美善宗旨服務,才能活出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的精神(語出《聖經.使徒行傳》20章35節)。我最後寄望畢業那天,我們不止獲取一張證書,同學也在「品格」成熟了。「儒」這個字指那些學習的人。在儒家時代,就是學習如何在每個範疇邁向優秀,也就是「全人發展」。因此,我最後寄望善衡同學可以遵從善衡院訓「文行忠信」的教導,變成更優秀的人。
在五個寄望之中,也許「和平」至為重要。我欣賞中國文化的智慧,提倡「家和萬事興」。以「和平」為基礎,健康發展「專業」、「玩心」、「行善」、「品格」,這樣我們的家便能興旺起來。盼望每一個善衡人和我們的家,在未來日子能夠和平、繁榮!讓我們攜手合作,完成理想吧!
共勉之。
莫院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