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走於生物信息學的醫學生

陳瓏在耶魯大學參與研究實習

本年暑假,善衡書院醫學生陳瓏遠赴耶魯大學格斯坦實驗室進行十星期的研究,這實驗室是美國其中一所最具規模的生物信息學實驗室。如斯難能可貴的海外研究經歷,加強了陳瓏以電腦排序的方式分析研究基因組合的興趣,他亦更加相信其醫療應用的潛力。陳瓏認為遺傳學的研究甚具價值,且越來越多人從事相關研究,今次有幸躋身於耶魯大學的頂尖學者中從事研究,向Anurag Sethi博士學習,開拓了他在研究領域的眼界。

今次在耶魯大學的研究實習中,陳瓏主要在Anurag Sethi博士的指導下研究如何預計某種增強劑(其中一種主要的遺傳物質調控元素,用以增加基因的表徵),了解增強劑在基因組圖的位置,有助醫者提升對疾病的認知,改變將來的臨床診斷及個人化醫學的管理。然而,礙於增強劑的性質,研究員比較難以辨識,陳瓏說:「我們就研發出使用貝葉斯(Bayesian)統計學預測算法,測算表現令人滿意。」

陳瓏覺得這類研究任務非常有趣,且富有挑戰性。要應對研究問題的挑戰,他得要運用以往跨學科的研究經驗,他說:「能夠在這所大型的生物信息學實驗室參與人類基因組註釋工作,讓我認識到如何使用這些公開的研究數據。在生物信息學這個範疇,研究員大多來自不同的背景,包括電子工程學、計算機科學、統計學和生物學等,他們能夠就同一個問題提供多角度的研究向度,這種跨學科的討論帶來不少有趣的新思維。在這個專業範疇,跨學科的團隊合作真的很重要。」

作為其中一位創新科技獎學金的得獎人,陳瓏獲安排向政府創新科技署前署長黃榮珍小姐學習,黃小姐任內主要負責制定及推行與創新科技相關的政策。陳瓏認為這位生命師傅很懂得關心人、友善、人脈廣,而且別具慧見。從學術到家庭,從經濟到政治,從自我到人際關係,他們都甚麼話題都侃侃而談。「黃小姐曾經告訴我,世界不能黑白二分,如果我們太過執着於誰對誰錯,就永遠不能去到第二步。生命本身就是關乎妥協,唯有如此,我們才可以向前邁進。」

回到香港後,陳瓏一直積極參與社區服務,以醫學知識回饋社會。10月25日,他到太古城參與創新科技節的社區服務,向在場的家長和小孩分享心臟健康知識,即場示範無創性的臨床醫療評估工具,例如以血壓計和超聲檢查評估人的心臟健康,他希望可以藉此提升公眾對醫學和醫療科技的興趣與關注。

陳瓏希望將來可以把基因研究的發現,轉化為臨床照顧病人的基礎,並會着力把個人化遺傳學應用於發展臨床診斷和藥物研發。他說:「我對發展香港的個人化醫學十分有負擔,希望把這技術帶回香港,讓更多人受惠於這項嶄新科技。」

左起:Dr. Anurag Sethi(實習導師)、陳瓏,以及格斯坦實驗室創辦人格斯坦教授

在太古城向公眾傳授心臟健康的知識